2022-05-17 00

多年前,第一次看到尚格云顿为沃尔沃拍的"一字马"广告时,很多人大呼一声:牛皮!

当我看到redmi红米这支广告时,再次让我有了当初的感受,而且相比起来,更具视觉性,更具震撼力——

高空热气球走扁带挑战。

更让人激动的是一般这种挑战类项目,其他人眼里都是欧美人的项目,而这次更是超越了大众的认知,一举拿下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次。

让我们一起屏住呼吸,感受下正片的紧张刺激感。

镜头一开始,以为是特效完成,呈现在云端也能自由行走的感觉,但实际上整个过程都是实拍完成。

这次挑战由redmi红米联合亚洲顶尖极限团队共同打造,挑战者不仅要挑战300米高空热气球走扁带,期间还要完成打卡拍照。

其中视频中挑战高空走扁带的是施海林,他被称为"亚洲高空花式扁带第一人",也是热气球高空扁带世界纪录保持者。

而为了保障飞行的安全,团队专门邀请到了"中国热气球第一人"刘翔以及他的儿子,国家体育总局热气球积分总冠军,作为此次热气球掌舵者。

幕后拍摄花絮


但即便是这样,所有人一开始都是没底的。

因为要呈现一支挑战完成的实拍影片,不仅拍摄难度大,飞行员要翻出临时搭建的飞行平台上起飞无人机,穿梭机手更是要在这种动态平衡的情况下手接手飞;

redmi红米手机的广告创意策略 - 第2张 redmi红米手机的广告创意策略 - 第3张

而且挑战难度更是前无仅有,在此之前,几乎所有的扁带挑战两端都是固定的,施海林也从未尝试过在两个热气球自由飞行状态下高空行走,并且还要用手机拍摄照片。

但最后成功了,而且社交平台上反馈一致好评。

redmi红米手机的广告创意策略 - 第4张

广告和花絮看完了,让我们来聊聊redmi红米的这波操作能给广告人什么样的启示。

刷新感官真实感

比靠硬件堆积更有杀伤力

实现创意的方式有很多种,有些能破圈,但其实更多只是广告人自圆其说的吹嘘,传播力和沟通力有限的可怜。

在相当一段时间,互联网科技革新带来的技术手段,让广告有了新的色彩,甚至能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创意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广告人靠一些特定的专有名词配合一些基础的洞察,确实让广告看起来活色生香,给了客户和大众(主要是客户)新鲜感,但如今类似方式似乎渐渐失去效力。

一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广告,越来越少,也越来越难。

话虽如此,但我始终认为有一种方式产出的广告,永远不过时——

超越常识的真实体验。

既要不同于大众普遍的事件认知,又要尽可能呈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。

正如redmi红米这支广告,它便做到了这两点。

第一,高空走扁带,或许大多数人都在电视或者网络上看过,但高空热气球间的动态走扁带,人类平衡的极限挑战大家一定没有看过,超越常识,给人新鲜感;

第二,真实场景,真实拍摄,真实挑战,真实付出,让人信服,让人赞叹。

redmi红米手机的广告创意策略 - 第5张

大众不需要动脑,就能直观感受到超出认知的真实体验。

超越不是瞎拍脑门

而是来源于品牌&产品

为了生存,抢占市场,难免会有品牌为了传播和曝光率,干拔一些喜闻乐见或者涉嫌挑战公序良俗的广告。

在我看来这样的广告,对于那些新品牌或小品牌还有一点用处,因为哪怕造成了负面影响,它们可以用扎实的产品,通过后期的运营去消除大众的负面情绪。

但对于成熟的品牌弊远远大于利,要么如过眼云烟白白浪费预算,要么损害了好不容易累积的品牌形象。

任何广告或创意的产出,都应该只来源于一个点,就是品牌或产品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。

而redmi红米之所以可以做高空走热气球扁带挑战,一方面通过原本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挑战,在品牌层面上凸显红米一点点完成不可能的品牌精神,这也是红米可以一点点进化,不断给用户带来惊艳产品的原始动力;

redmi红米手机的广告创意策略 - 第6张

另一方面通过打造一个极度失衡的场景,在挑战中拍照,用行动来证明,以此来放大redmi红米最新产品K50 Pro的拍照更稳的特性,让用户真切感受到这一卖点。

以上总结一句话就是——

一切从要传播的核心信息出发,打造超越目标人群常识的真实体验的广告或者营销战役。
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你们觉得redmi红米这支广告高级吗?

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更多>推荐视频